行業動態
廊坊的北三縣是廊坊市下屬的一塊飛地,被北京和天津隔開了,包括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以及香河縣,其中著名的燕郊鎮隸屬于廊坊三河市,其實,這些年廊坊要劃北京的傳聞一直沒斷過,不過經過時間的證明,這些全是假消息。

但是從2020年3月17日開始,國家發改委在官網公布了“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這也就意味著“北三縣”正式開啟了“北京時代”,可也是變相給出了結論,貌似廊坊不可能再劃入北京了。

不過,小編還是要給北三縣的廊坊老鄉們道個喜,畢竟,北京之于廊坊北三縣的“關懷”比以往多了太多!例如,近日北京市發改委連發兩個公告,直面北三縣:助力提升北三縣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能力和城市軟實力,解決職住平衡等問題。
提升北三縣及周邊地區公共服務配套能力和城市軟實力
3月30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推行城市綜合開發模式,提升北三縣及周邊地區公共服務配套能力和城市軟實力研究比選公告》,邀請合格比選人參選。

這項課題結合城市副中心控規和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分析國內外成熟的城市綜合開發配套模式,研究提出適合北三縣及周邊地區的開發模式,助力提升公共服務配套能力和城市軟實力。
北三縣及周邊地區公共服務配套現狀分析。一是分析教育領域資源配置現狀,如人均基礎教育設施等數據,對比分析城市發展所需教育資源缺口;二是分析醫療衛生領域現狀,如醫療衛生機構千人床位數等,以及相應的缺口;三是分析養老領域配套現狀,如養老機構數量、養老機構千人床位數、養老產業現狀等,研究提出提升其公共服務配套能力和城市軟實力的必要性。
案例分析。通過大數據、案例分析等方式,分析國內外各類通過盤活存量土地建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綜合開發的模式,如TOD模式。分析其投資、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經驗做法。
可行性分析。通過分析北三縣等周邊地區存量土地、市屬國企在周邊地區的自有土地現狀,結合《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研究提出適合北三縣及周邊地區的城市綜合開發思路。圍繞如何盤活存量土地、如何引入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如何建設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設施等提出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實施路徑。
研究需要三地及國家層面在教育、醫療、康養等領域的支持政策建議。三地層面,比如鼓勵合作辦學、師資資源流動的政策建議,鼓勵北京優質健康養老資源向北三縣及周邊地區延伸的政策建議。國家層面,如異地結算、多點執業等政策支持。
環京周邊地區來京工作人口監測
同一天,北京市發改委還就環京周邊地區來京工作人口監測項目發布公告,通過招標的研究機構將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對北三縣及其它環京地區開展大數據人口監測,立足監測分析,提出促進職住平衡、保持城市活力的相關建議。

研究要點:
1、利用手機信令、定位信息等數據,開展大數據監測,在環京周邊部分地區開展抽樣問卷調查,深入分析環京周邊地區來京工作人口年齡、性別、行業、職業、學歷等結構信息以及變化特點;
2.利用多維數據核驗,總結分析環京周邊地區來京工作人口總量規模、變化趨勢;
3.立足監測分析,提出促進職住平衡、保持城市活力的相關建議。(注:環京周邊地區主要包括廊坊三河市、香河縣、大廠縣、廣陽區、安次區、固安縣,張家口張北縣、崇禮區、懷來縣等9區縣)。
大數據人口監測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需要,是整合各部門數據實現共建共享的需要,通過實時監測人口變動情況,可以更好地服務政府對人口發展趨勢的預測,指導人口服務管理政策的科學調整,為人口合理分布、有序流動提供重要參考。
提升北三縣公共服務、促進職住平衡是協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北京市就此曾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機制與模式研究》課題。2019年4月,北京市統計局針對該課題,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合作研究單位。

主要研究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公共服務資源狀況(數量、質量、空間);結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等對公共服務資源提升的要求,在預測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變動的基礎上,以打造一流的城市副中心品質為目標,對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在數量、質量和空間上進行研究,提出公共服務資源存量調整和增量優化的思路;借鑒國際、國內大都市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模式,總結出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上的共建共享機制與模式。
協同發展規劃大勢之下,北京與北三縣很多現實中的問題在不斷碰撞對接,規劃中的方案逐漸落地,部分先行措施已初見成效,一些協作仍在持續推進。小編相信,未來的廊坊北三縣一定會越來越好,住在這片兒的人真的身價要暴漲了!
- 上一條:沒有了!
- 下一條:北京劃定132平方公里戰略留白用地 2035年前不予啟用